阿里云在打一喷射水泵工作原理场关于社会效率的价格战

距离上一轮价格战还不到一年,喷射水泵工作原理阿里云又祭出了“史上最大力度降价”。

2月29日,阿里云全线下调云产品官网售价,平均降价幅度超过20%,最高降幅达55%。降价涉及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等所有核心产品,数百万新老客户可在本次降价中直接获益。降价后,阿里云核心产品价格都击穿了全网最低价。

在中国云服务市场增速逐渐放缓的背景下,巨头间把价格作为最大的竞争手段变得不可避免。早在去年5月,阿里云就曾经推出过当时的“史上最大降价”,产品全线降价20%-50%,随后腾讯云、移动云等对手纷纷跟进。

不过大幅降价之下,去年中国云巨头们都有不错的利润表现。看上去,大家仍然不缺少把价格战进行到底的弹药。

而对于阿里云来说,降价不仅仅是为了直接获客,更希望借此推动自己一贯倡导的公有云理念。表面的价格战背后,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中国云计算路线之争。

阿里云再次打响第一枪

对于本轮降价的力度,阿里云给出的定性是“远超去年”。

这首先体现在,云上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产品都有更加显著的降价,其中云服务器ECS最高降36%、对象存储OSS最高降55%、云数据库RDS最高降40%。

以最受中小企业欢迎的云服务器u1产品为例,购买2c4g配置的五年版原本需要768元/年,降价后仅需485元/年,降价36%。对象存储OSS标准存储-本地冗余从0.12 /GB/月降至0.09 /GB/月,降幅达25%。数据库方面,以RDS MySQL基础系列为例,购买1c2g通用型配置的五年版需要936元/年,降价后仅需562元/年,降价40%。此外,阿里云还将云数据传输CDT的每月免费公网流量额度从10GB提升至20GB。

本轮降价的另一个亮点,在于首次照顾到老客户存量订单的未履约部分。

针对之前包年的老客户,阿里云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客户在降价发布后3个月内续费,未消耗的包年时长可按新的价格重新计费。例如,某企业此前购买了10万元包1年的云服务器,目前只用了6个月,只要客户再续费1年,此前未消耗的5万元云资源可按新的价格(降20%)重新计费,差额可抵扣续费订单,射水泵的工作原理即少付1万元。

此外,阿里云还全面升级了“99计划”,面向个人开发者和中小企业推出99元/年、199元/年的入门级云服务器。

2024年阿里云再次率先降价,竞争对手们是否还有能力跟进,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看点。

行业弹药库还有多深?

事实上,去年以来的全线降价,已经给各大云厂商带来了营收层面的压力。

以阿里云为例,2023年第四季度,其营收只同比增长了3%,而且如果剔除阿里集团内部的贡献,实际已经是负增长。

2023年11月,阿里集团叫停云智能的完全分拆,直言集团仍要加大对阿里云的投入强度。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尽管去年收入承压,头部云厂商们的利润增速却非常亮眼。

阿里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云智能集团经调整EBITA利润达到23.64亿元,同比增长86%。

阿里云去年的降价主要发生在下半年,但是四个季度的利润分别为3.85亿元、3.87亿元、14.09亿元和23.64亿元,下半年的盈利反而要远远好于上半年。

看似矛盾的财报数据背后,是阿里云战略方向的重大调整。

2022年,原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带领阿里云重点进军以私有云、混合云为主的政企市场。

然而,这类业务相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水更深,阿里云始终无法向华为那样得心应手,而且项目定制化要求也更高,虽然能够带来营收的增长,却难以转化为利润。

去年下半年,阿里云逐渐叫停这类难以盈利的政企业务,尤其是吴泳铭接手阿里云后,鲜明提出“公有云优先”,蔡英华等华为系高管也正式离职。

因此,阿里云营收增长的停滞,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主动放弃了部分市场,但公有云业务仍能保住利润基本盘。

腾讯云则比阿里云更早地进行了战略收缩,专注于“被集成”。腾讯财报中没有单独列出云业务的数据,但是其中提到,包含云在内的企业服务业务去年连续三个季度都呈现积极趋势,营收和毛利率显著提升。

百度云日前也交出了一份大超市场预期的业绩。去年一季度开始,百度智能云业务实现了2月28日,百度发布2023年财报,李彦宏提到,百度智能云业务第四季度营收达到84亿元,较前几个季度有着近乎翻倍的增长,其中AI带来的增长是6亿元,并预期2024年达到数十亿规模。而从去年一季度开始,百度智能云开始实现连续盈利。

有了利润支撑,云厂商之间的价格战也就有了继续打下去的可能,但随着降本增效红利释放完毕,谁能真正抓住AI带来的增量,谁才有持久战的底气。

超越竞争的云计算路径变革

而在价格战之外,阿里云还有更大的野心。

阿里云连续两年价格战,主要是公有云部分的降价,但是阿里内部人士强调,“我们瞄准的不是28%(国内公有云算力占比),而是72%。”

言下之意,阿里云看重的不是跟公有云对手争夺存量市场,而是用更高的性价比去做大公有云的整体市占率。

长期以来,阿里云都是公有云理念的积极倡导者,认为相对于私有云、混合云而言,公有云的整体社会效率更高。

有数据显示,国内大量自建IDC的平均资源使用率往往只有5%,而公有云厂商的集中式数据中心,资源使用率可以达到25%-40%。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提到,运行在阿里云上的12306,今年春运期间的单日售票高峰可达2000万张,阿里云为其提供了每分钟30000核的弹性计算能力(相当于调度300台高性能服务器)。

对于这类峰谷需求波动巨大的业务而言,采用公有云显然是比自建IDC更高效的方式。

然而,市场主体并不总是朝着效率最高的方向发展,出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量政企客户更倾向于自建数据中心,公有云市占率长期偏低。刘伟光表示,中国市场的服务器存量规模2000万台,美国服务器存量规模约为2100万台,但美国以公共云形式提供服务的算力占比为60%,中国仅为28%。

而在AI时代,公有云的另一重优势也变得至关重要。

刘伟光指出,在所有关于云和IDC的成本讨论中,人们往往只看到采购成本,却忽略了时间成本。公有云开箱即用的特性,把IT开发中以周、年为单位计算的时间成本,降低到小时级别。

AI大模型的发展,更加体现出速度的重要性。“AI大模型和云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未来AI的创新应用,一定会诞生在云上。”刘伟光强调,随着AI技术的应用,基于SaaS的美国科技企业,创新速度正远远超过几十年前。

目前,中国大量AI大模型的训练都是在阿里的公有云上完成,这使得一些不拥有庞大算力的创业者,也具有了快速追赶美国大模型的可能性。

源自商业竞争的价格战,若能用更高的性价比带动中国公有云的普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率提升反而更加意义重大。

而反过来讲,公有云社会价值的被认可,也同样能够为阿里云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

“阿里云降价并非短期市场竞争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战略选择,这是公共云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刘伟光表示,云计算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商业模式。作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商,阿里云为数百万客户提供一个可复用的全球云计算网络和资源池,用的客户越多,供应链采购成本、均摊研发成本和资源闲置成本就能不断降低。因此,用阿里云的客户越多,规模越大,云的价格就会越便宜;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的红利就会持续被释放出来回馈客户。

avatar

新程序已上线 管理员

刚刚发布了:1篇 新内容
查阅文章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发布评论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有 4 条评论)
222 2019-07-18 1# 回复
测试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400-800-000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