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芯科:打造高性能背后的“强芯”
谭章熹接受记者采访。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王海荣 摄
机器视觉、大模型、物联网、智能驾驶、具身智能……新兴技术长袖善舞的背后,电磁振动给料机原理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撑。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依托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专注于研发高性能服务器CPU,满足云计算、云存储、5G/6G网络等高性能应用场景需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由谭章熹博士于2018年创立,汇集了国内外微架构设计和芯片产品化的高水平人才。
RISC-V作为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凭借其简洁性、模块化和可扩展性,被视为新一代高潜力处理器架构。睿思芯科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云原生CPU,聚焦智能算力需求和数据中心场景,联合商业与生态合作伙伴,推动云原生CPU的发展,为全球客户提供核心技术的弹性供应链选择,构建和促进RISC-V国际生态的繁荣。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2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大年三十,刚吃过年夜饭,几名骨干员工记挂着芯片的点亮,不约而同回到办公室,碰上一直值守在实验室的创始人、CEO谭章熹,当晚他们热情洋溢地围绕一个项目优化,不知不觉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窗外的前海在静谧中已是春意盎然。
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于2010年设计。凭借开源、架构简单、模块化等优势,RISC-V迅速崛起,打破了X86和Arm架构的双寡头格局。众多小公司和初创企业借助RISC-V指令集大幅降低芯片设计的周期和成本。伴随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的兴起,为RISC-V落地应用打开了广阔的新空间。
“来了就是深圳人”——一句深圳火车站入口处的简洁口号深深触动了谭章熹的心。在走访国内多个城市后,深圳海纳百川的城市文化留住了谭章熹。
2018年,睿思芯科(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海深港合作区成立,螺纹卡板原理立足于国内自研,打造高端RISC-V芯片。“每一行代码都是在中国,由中国工程师敲出来的。”谭章熹特地将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印在了公司的宣传册上。
“小巨人”为全球半导体行业贡献“中国方案”
创业之初,前海周围还有很多荒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在谭章熹看来,深圳所在的大湾区的创新资源与硅谷十分接近,“文化、资金、人才、营商环境,深圳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他回忆道,公司当初要在香港设立子公司,需办理境外直接投资(ODI)备案,这个申办过程在别的地方需要三到九个月,但在前海,20天就批了下来。
作为深圳基础创新的典型代表,睿思芯科体现了“深圳速度”与“创新质量”的双重优势。
经过7年的奋斗,睿思芯科已研发出多款高能效、高性能的处理器产品,并与世界500强中的多家芯片核心头部厂商合作落地,为其提供IP授权和SoC定制化开发合作。
在独创性方面,睿思芯科首次将超标量单元与向量单元结合,打造高性能RISC-V处理器。2024年,睿思芯科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通过自主可控的高端IP核与服务器CPU技术,睿思芯科为全球半导体行业提供“中国方案”。
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独特优势——高效的产业链配套、活跃的资本市场以及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作为深圳本地芯片产业的“链主”企业,睿思芯科以RISC-V原创技术为核心基础,助力深圳本地供应链的迭代。
谭章熹认为,深圳在芯片设计领域已具备深厚产业基础,睿思芯科联合本地供应链提升芯片性能和能效比,确保技术成果快速落地。此外,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推动RISC-V处理器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助力深圳形成高端芯片产业集群,成为全球RISC-V生态的重要节点。
持续攻关打造硬核技术支撑
“算力这个赛道很热闹,供应链上的风险很大,新质生产力的架构创新迫在眉睫。”谭章熹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睿思芯科在RISC-V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尤其在RISC-V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研发、芯片互联技术及服务器级CPU设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据统计,睿思芯科在芯片互联领域布局了多项专利,拥有37项RISC-V领域发明专利,涵盖超标量向量融合架构、异构互联技术、动态功耗管理等核心领域。
目前,睿思芯科正在推进服务器级CPU研发。通过从指令集、编译器到芯片封装的软硬件全栈自主化,打造全国首个完全基于RISC-V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生态闭环。
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让睿思芯科的每一代产品都基于前一代的客户反馈进行优化和提升。这种迭代逻辑不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还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睿思芯科还借鉴软件开发中的开源理念,将其引入硬件开发中,开创了硬件开发的迭代模式。
“希望将来能够用我最喜爱的鹦鹉宠物的名字来命名最先进的一代芯片。”谭章熹说。
开源生态建设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DeepSeek的成功并不是一间公司的成功,而是开源的成功。”近期横空出世的DeepSeek也引起了谭章熹的关注。他认为,真正的原始创新并不需要很多人,对于创新者而言,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能够承接创新技术的完整生态,让技术实现可持续迭代。
同时兼任RISC-V国际基金会董事、RIOS图灵奖实验室联合主任的谭章熹指出,DeepSeek背后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大量AI应用的涌现,让算力需求激增,从而为算力背后的硬件创新创造了新机遇。
据RISC-V国际基金会统计,至2022年全球采用RISC-V架构的处理器出货量超过100亿颗,预计未来几年RISC-V的采用率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0年RISC-V架构芯片更有望突破160亿颗。
RISC-V生态建设对于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谭章熹表示,开源模式不仅能汇聚全球智慧,加速技术创新,还能促进产业开放与国际合作。
目前,睿思芯科在开源生态建设上已积极布局。以软件生态为例,睿思芯科研发并开源了世界上首个支持自动向量化和RVV1.0标准的GCC编译器,其代码已经正式合入官方GCC upstream代码库。
此外,睿思芯科还加入了openKylin、openEuler、deepin等多家大型开源操作系统社区,推动RISC-V架构与主流开源操作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助力RISC-V生态的繁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