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电子显微镜的分类及原理的通知

咸政办发〔2022〕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电子显微镜的分类及原理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

《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3日



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

前  言

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国家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优化政府服务效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基础支撑。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根据《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一)统筹推进机制基本建立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成立咸阳市大数据管理局,负责全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先后印发信息化项目、资金、数据、共享、安全等领域一系列政策文件,基本建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统筹协调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政务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咸阳市加快实施光网支撑能力提升、光网城市质量提升、移动网络覆盖、IPv6部署推进等“四大工程”,全市实现4G网络、光网宽带网络全覆盖,通信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形成了市、县两级网络体系,连接全市99个市级单位和13个县市区。完成29家政府门户网站及“互联网+政务”IPv6改造,有力提升了全市IPv6规模建设能力和水平。市中心机房面积1800平方米,互联网出口总带宽2.2G,机柜172个,物理服务器215台,政务云平台物理机151台,部署全市各级业务系统超过500个。

(三)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

数据立交桥已接入注册目录3570个,注册信息项26358项,沉淀了572T业务数据,数据交换量30.20亿条,并与省市政务服务系统、省信用系统、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系统、市住建局网签系统、市公积金管理系统等实现了数据对接。建立了首席数据官制度,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核心数据服务清单,倒置数据共享申请、审批环节,打破了数据共享的行业壁垒。

(四)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类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5%以上,时限压缩79%,即办率59%。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互联网+”大走访平台实现了政策到企“全覆盖”、问题收集“零跑腿”、办理结果“好差评”,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中介服务超市上线运行,为企业提供70个行政许可事项网上中介服务。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实现了不见面发文、不见面办公。“六个一”工程(一站通、一卡通、一格通、一号通、一点通、一网通)统一了群众端的服务入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协同应用体系不断优化

党建、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业务应用体系基本建立,大数据在重大项目管理、营商环境优化、数字城管、安全监管、综合应急、智慧管税和智慧统战等多个领域深入应用,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主要手段。建成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医疗机构的智慧医疗云平台,实现医疗机构间电子健康档案实时调阅,形成医疗数据采集交换、数据共享、数据资产管理、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区域医疗健康数据治理体系。“时间银行”为全市十几万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及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入围“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二、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数字政府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组织管理体制有待优化,县市区管理部门长期缺位,协同推进机制尚未发挥实效,项目统筹管理力度不强,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数据归集难、数据共享难、系统整合难、项目统筹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二)资金投入总量不足

随着全市数字政府基础平台和统建系统规模不断扩大,智慧城市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难以满足全市数字政府建设需求,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不均衡、不合理的问题,缺少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增长机制,资金投入在全省靠后。

(三)基础设施有待优化

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十四五”期间数字政府建设需求,机房可用面积接近饱和。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程度不高,政务云平台容灾备份缺失。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挑战,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四)数据资源体系仍需深化

全市数据汇聚、共享、交换、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大数据对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政府决策、变人跑为数跑的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各级政府及部门对数据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数据治理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市数字政府建设的瓶颈。

三、面临形势

(一)国家战略对数字政府建设做出重大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做出重要指示,为用好大数据、赢得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主动指明了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体化政府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二)数字经济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提速换代的蓬勃发展期,数字经济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渗透和覆盖,深刻改变着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轨迹,日益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伴生的政务审批、平台治理、新业态监管、数据合规使用、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凸显,对政府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社会发展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新需求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阶段,数字化、智慧化、现代化转型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数字政府作为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能。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四)数字技术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为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孤岛、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深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深刻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统筹发展与安全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新要求

当前,全球网络空间进入动荡变革期,网络安全博弈日益激烈,我国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和市场化引导,加强网络安全预警监测,确保大数据安全,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和有效防护,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命线、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围绕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为主线,着力“夯基础、优应用、强保障”,有效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服务融合应用,提升经济调节科学化、市场监管法治化、公共服务普惠化、社会治理精细化、环境监测实时化、行政管理协同化水平,建成现代化数字政府,有力支撑咸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解决制约数字政府建设的管理、业务、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统筹协调,集约共建。强化顶层设计,统一规划部署,健全数字政府建、管、用机制,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化、一体化建设,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数字政府协调发展格局。

创新发展,数据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切实发挥数据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政府决策等领域的驱动作用。

融合推进,协同高效。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政府管理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高效服务。

自主可控,保障安全。正确处理数字政府建设与安全发展的关系,同步规划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保障策略,强化安全技术支撑,推动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主要目标

到“十四五”末,全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市的数字政府体系,数据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共享支撑“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一网统管”,“秦政”和“爱咸阳”覆盖政府核心业务,实现人民群众只进“一个入口”就能一次办成“一件事”,公职人员只登“一个入口”就能管好“一类事”、协办“一项事”。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咸阳的先行示范作用全面形成,发展水平迈入全省先进行列,咸阳成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标杆市。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建成统一安全的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和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机房孤岛和网络孤岛全面消除,各级政府部门非涉密系统100%迁移上云,形成上接陕西省、下联县市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体系。

(二)数据资源共享再上新台阶

实现与上级数据、部门数据和县市区数据的共享交换,加速数据流动,激活数据资产,政务数据编目率和归集率全部达到100%,建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体系。

(三)政务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四端一线一评价”立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95%以上事项实现掌上办,政务服务领域信息孤岛实现100%全打通,教育、医疗、医保、住房等领域数字应用全面覆盖,基本实现“用数据服务”。

(四)政府运行效能取得新成效

非涉密事项实现全流程“一网协同”,移动办公比例达到80%以上,跨部门行政事务协同效率大幅提升、行政成本大幅缩减,数字赋能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成效显现,基本实现“用数据决策”。

(五)社会治理达到新水平

建成覆盖市县镇三级的综合治理平台,探索基层治理“一网通管”,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数字化贯穿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山水林田湖草实现空天地一体化在线监管,基本实现“用数据治理”。

(六)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新突破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能力显著增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一体化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全面建成,数字政府发展水平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1 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指标说明

 

2023年

 

2025年

 

基础

设施

 

1 

 

两网整合

 

省电子政务外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全面整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一张网”

 

100%

 

/

 

2 

 

市级部门专网整合率

 

市级部门专网整合融入政务外网的数量占比

 

90%

 

100%

 

3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率

 

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市县镇数量占比

 

95%

 

100%

 

4 

 

电子政务外网业务支撑率

 

电子政务外网能够满足各级业务应用系统带宽需求的数量占比

 

100%

 

/

 

5 

 

视联网覆盖率

 

视频网覆盖市县镇村数量占比

 

75%

 

100%

 

6 

 

视联网业务支撑率

 

视频网能够满足各级部门业务需求的数量占比

 

100%

 

/

 

7 

 

政务云平台整合率

 

各级各部门整合融入全市政务“一朵云”管理体系的云平台数量占比

 

80%

 

>95%

 

8 

 

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

 

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联通比率

 

80%

 

100%

 

9 

 

政务云平台可靠性

 

全年正常运行时间(小时)占比

 

95%

 

99%

 

10 

 

公共支撑服务(组件)完成率

 

建成公共支撑服务(组件)数量与计划建设服务(组件)数量占比

 

100%

 

/

 

11 

 

已上线公共支撑服务(组件)利用率

 

已使用公共支撑服务(组件)数量与上线服务(组件)数量占比

 

100%

 

/

 

12 

 

网络安全事件及时整改率

 

网络安全事件及时整改数量占比

 

90%

 

>95%

 

13 

 

网络及平台故障及时处置率

 

3小时内排除故障数量占比

 

95%

 

99%

 

数据

资源

 

14 

 

数据编目率

 

按数据应编尽编原则已完成编目的数据比例

 

100%

 

/

 

15 

 

数据归集率

 

按数据需求已完成归集的数据比例

 

90%

 

100%

 

16 

 

问题数据及时整改率

 

重点考核3个工作日内问题数据及时整改比例

 

40%

 

80%

 

17 

 

数据共享率

 

政务数据平台目录内数据共享需求满足比例

 

70%

 

99%

 

18 

 

数据开放率

 

开放数据项占全部归集数据项的比例

 

13%

 

25%

 

行政

效能

 

19 

 

掌上办公比例

 

全市各级政府机关人员使用“秦政”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活跃度

 

50%

 

80%

 

20 

 

“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在所有行政检查事项中的占比

 

20%

 

80%

 

21 

 

信用监管覆盖率

 

信用监管体系覆盖重点行业比例

 

25%

 

100%

 

22 

 

监管档案覆盖率

 

监管档案覆盖在册市场主体比例

 

50%

 

100%

 

23 

 

营商环境便利度(1-100分)

 

涉及到市场主体营商办事体制机制性因素条件的综合评价分值

 

60

 

>80

 

政务

服务

 

24 

 

政务服务“网办事项电子归档率”

 

全市政务服务网办事项实现电子归档的办件量占总办件量的比例

 

30%

 

90%

 

25 

 

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

 

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受理的办件量占所有办件量的比例

 

60%

 

90%

 

26 

 

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率

 

掌上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数量占政务服务事项总量比例

 

80%

 

95%

 

27 

 

“爱咸阳”系列平台及秦务员咸阳旗舰店日活跃用户数

 

“爱咸阳”系列平台及秦务员咸阳旗舰店日活跃用户数

 

20万

 

35万

 

社会

治理

 

28 

 

基层治理平台跨部门事件处置完成率

 

基层治理平台跨部门协同事件处置完成数占跨部门协同事件受理总数的比例

 

60%

 

90%

 

29 

 

掌上执法率

 

现场执法应用掌上执法比例

 

60%

 

90%

 

30 

 

掌上办案率

 

简易处罚实现掌上办案比例

 

60%

 

90%

 

31 

 

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

 

接入视频共享平台的城市重点公共区域内视频监控摄像机数量占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摄像机总量的比例

 

80%

 

100%

 



第三章 架构设计

一、总体架构

遵循陕西省数字政府总体框架,立足咸阳数字政府发展基础,按照“363”的建设思路统筹推进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即:“三大基础支撑、六大创新应用、三大运行保障”。

图1. 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架构

(一)三大基础支撑

按照整合集约、统建共享原则,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为咸阳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数字基础。

基础设施。统筹改造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为各类业务应用部署运行提供统一、安全、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资源,构建数字政府的坚实底座。

数据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提升政务大数据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公共支撑。统筹规划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包括公共信用、物联网管控、地理信息等公共支撑服务以及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用组件,为全市各部门开发业务应用提供公共支撑。

(二)六大创新应用

以数据驱动政府治理转型及其能力提升,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政府运行六大领域创新应用,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和决策科学性。

(三)三大运行保障

建设标准规范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为数字政府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保驾护航。

标准规范。健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管理和安全管理等领域标准规范,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安全防护。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建立网络安全检查、数据安全防护、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安全技术支撑,为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提供自主可控的安全防护。

运行保障。建立日常工作协调、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资金保障等机制,确保数字政府建设和运维工作持续稳步推进。

一、层级架构

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咸阳数字政府建设实行市级强化平台支撑和应用开发、市县两级开展业务应用和数据采集、省市平台互联互通的层级架构。

——基础支撑和运行保障。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大数据中心和基础性数据资源、公共支撑等平台,由市级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实际需要实行市级统一建设部署,各县市区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新建系统统一部署到政务云,已有系统逐步向政务云迁移。安全保障体系由各部门、各县市区按照全市要求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并与市级安全防护体系对接。

——创新应用。应用系统原则上由市县两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公共支撑体系下开发,其中重大公共性应用系统、各行业重要业务应用系统,由市级主管部门根据业务特点确定建设模式,实行市级统一建设部署或市县两级建设部署。有条件的县市区可在全市统一基础平台、统一开发标准、统一应用框架下,探索开展本地特色试点应用,经市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形成成功案例在全市复制推广。

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对接陕西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库、政务服务门户及移动端、数据资源共享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电子印章系统、安全保障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通过陕西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二、数据架构

构建“汇聚融合”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实现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图1. 咸阳市数字政府数据架构


数据归集。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市级和县市区级部门数据向市级归集和定期同步更新;对接全省政务数据平台,按需合规申请留存省级垂管系统产生的市级相关数据。

数据治理。建立数据汇聚治理和更新机制,通过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数据标识等过程,实现数据的完整归集、更新维护和精细化治理。

数据服务。通过政务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共享交换、智能检索,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数据共享和开放服务。

第四章 推进集约共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一、夯实集约共建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升级电子政务“一张网”

升级互联网骨干节点,差动连接的工作原理加速推进城市“双千兆”网络建设,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容量和多业务承载能力。强化5G规划引领,按照市热点区域—主城区—县城重点区域的次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形成“万兆园区、千兆城区、百兆乡村”的光纤覆盖格局。整合国网和省网两张网,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建成市县镇三级双主干、主备双链路的网络架构。推动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实现IPv6全面普及。加快广播电视网络升级,实现有线、无线、卫星综合覆盖。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到2025年,全市5G基站规模达到10000座,城区内光纤、5G实现“双千兆”全覆盖,自然村光纤接入率达到100%,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带宽实现市到县双2G,县到乡双200M,市本级横向双2G。

(二)完善全市政务“一朵云”

按照集约建设、绿色节能、规模适度的思路,以基础资源扩容升级、政务系统上云、容灾备份体系建设为重点,升级完善全市政务云。扩容升级现有平台,建设具有分布式存储、弹性计算能力和高效软件服务能力的政务云平台,为各部门、各县市区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连通等基础设施支撑。按照业务容灾和数据备份不同要求,建设“两地三中心”容灾备份体系。加快整合部门机房和IT资产,部门机房随业务系统迁移逐步撤销。有序推进各级政府部门已建非涉密系统迁移上云,新建非涉密业务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建设部署。

(三)建设政务视频网

整合汇聚现有视频资源,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视频网,推进市级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和县市区交换节点建设,形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交换体系,为交通、城管、综合执法及信访等部门的视频智能化、实战化应用提供支撑,充分挖掘视频资源价值。


                       专栏一   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增强电子政务外网带宽资源,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组网架构和覆盖面,推进政务外网IPv6改造,实现市县镇三级全覆盖,提升网络传输交换能力。(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部门业务专网清理整合。分阶段推动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或融合互联,通过网络割接、业务迁移等方式,统一并入电子政务外网,建成覆盖全面、带宽充足、安全稳定的政务网络支撑体系。(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政务云平台改造。扩容云计算中心存储和算力资源,升级改造政务云管理平台,提升跨地域服务器、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能力,满足全市各类业务存储和计算需求。(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灾备中心。开展应用级灾备建设试点,建设远程异地数据灾备中心,提升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二、完善融合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

(一)汇聚政务数据

统筹推进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形成数据责任清单、系统数据清单、数据需求清单,明确数据资源权责关系、供需关系。完善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制度,规范数据资源目录注册、目录发布等操作,明确数据提供方、使用方职责,实现数据资源目录动态管理。推动各部门和县市区政务数据资源统一接入汇聚,完善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建设专题数据库和物联感知库,升级城市数据资产。

(二)加强数据治理

明确数据管理权责,按照各业务部门履职需要,确立权责事项与数据资源的关系,界定各级、各部门采集、管理、共享数据资源的责任。建立长效、持续的数据更新机制,落实“一数一源”工作要求,形成由各个数据提供部门负责的数据治理良好格局。加快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治理、数据挖掘分析等在内的数据中台建设,提升政务数据资源的数据汇聚整合、提纯加工、自动稽核、价值挖掘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满足跨层级、跨地区、跨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需求。

(三)深化数据服务

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支撑市域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遵循“谁主管、谁提供、谁负责”原则,明确数据提供方和使用方权责,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拓展数据共享范围,确保数据全面、权责清晰、数据鲜活、版本可溯。加快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审核和长效考核机制,确保开放目录和数据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开放管理体系,明确主体责任,逐步拓展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对接陕西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依托平台向公众提供数据产品查询、数据下载、应用接口等服务。

                       专栏二   数据资源体系优化工程

 

    数据资源库。更新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拓展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市场监管、乡村振兴、应急指挥、金融监管等领域主题资源库。加强专题数据库建设,对接视频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物联管控平台,推进全量物联数据汇聚,建立城市物联感知库。(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政务数据平台。按照全省标准建设政务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安全管理。与省级政务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支撑大数据综合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三、优化一体赋能的支撑平台体系

(一)打造“数字咸阳”城市大脑

优化“数字咸阳”综合指挥中心,打造集展示、运营、决策、指挥、服务“五位一体”的“数字咸阳”城市大脑。实时汇聚、深度分析全域立体式感知数据,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监测系统和决策指挥平台,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事件的统一调度与业务协同,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畅通的城市运行指挥联动体系。

(二)深化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按照“共性统筹,集约建设”的原则,聚焦数字政府应用共性业务需求,升级改造共性业务支撑平台,为各类政务数字化应用提供标准化开发组件。依托全省统一的可信身份认证,实现身份认证服务互联互通,支撑一个账户全市通行、全市通办。在全市推广应用省统一支付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非税收入一体化收缴体系。推动全市政务热线资源整合,完善全方位全系统整合、全渠道全天候汇聚、全时段全平台在线的政务服务入口。深化“信用咸阳”工程,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深度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加快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以实现共性技术能力集约化、高效化为目标,建设物联网管控平台、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时空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支撑城市治理与服务向敏捷响应与精准管控转变。建设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撑各部门灵活、快速开展区块链场景应用。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平台,为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挖掘分析等通用能力,重点解决办事指引、材料预审、精准帮扶、风险预警、辅助决策等复杂场景的智能化应用问题。升级时空大数据平台,推进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建设与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公众服务中的智能化应用。

                          专栏三   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数字咸阳城市大脑。升级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监测系统,整合城市各领域运行数据,形成城市运行体征全景图,增强城市运行态势综合监测能力。建设“秦政指数”决策指挥系统,为政策制定、经济运行、疫情防控、公共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撑。(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大数据服务平台。深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大数据服务平台,对接各部门分散建设的热线平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政务服务,推动与省级政务咨询投诉平台连接。(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信用咸阳建设工程。加快市级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促进市级信用平台、网站及各行业(领域)业务系统的建设与互联互通,形成信用信息“一张网”。(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物联网管控平台。建立城市物联网管控平台,按照统一的物联设施标识和编码规范,梳理全市物联终端台账,重点推进公共安全、城市管理、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设施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智能控制。(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区块链服务平台,构建可信区块链价值网络,形成安全可信的验证机制和数据流通环境,提供数字身份认证、电子存证、安全追溯等服务,支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人工智能赋能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平台,为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等通用能力,重点解决辅助决策、办事指引、材料预审、精准帮扶、风险预警等复杂场景的智能化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时空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时空基准,集成整合多尺度、多类型、多时像时空数据,形成完备的时空大数据资源底座,建设时空信息服务系统,提升时空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平台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第五章 深化数字应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经济调节体系

    加强多源数据汇聚,深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应用,完善经济运行风险识别防范化解机制,提升宏观经济运行监测、趋势研判和管理决策能力。基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衔接经济社会各领域规划,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水平。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建设,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加快推进智慧税务建设,深化税收大数据共享应用,推进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构建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拓展“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农业、农村、农民大数据应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面向数字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营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环境。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数字化应用,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和地方金融安全的风险预警,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专栏四   经济调节应用建设工程

 

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立经济运行监测平台,推进数据输入、监测分析、政策仿真、辅助决策应用,打造集合政企社多元大数据、监测预测预警与政策仿真一体化的经济运行决策大脑,实现行业全覆盖,决策更精准,价格管理更精细。(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数字化工业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工业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企业政策宣传,打通政府与企业诉求、需求、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流通、销售中的困难问题。(牵头单位: 市工信局)

数字规划。集成各县市区各部门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工具和应用场景,基于自然资源“一张图”,建立智慧选址、城乡建设用地交易等应用,提升各类用地空间资产价值和综合治理能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

数字统计。推进多部门、多渠道数据交换共享,建立名录库、构建业务共享库,持续完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强化对统计基础数据的统筹管理、分类存储和挖掘利用,推动各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分析等应用,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智慧税务。推进法人税费信息“一户式”、自然人税费信息“一人式”、税务机关信息“一局式”、税务人员信息“一员式”智能归集,深入推进纳税行为分析管理、税务人员考核考评、税务决策信息分类推送,实现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升级。(牵头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利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成横向与服务系统、监管系统,纵向与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实时推送,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建立数字乡村大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乡村治理领域大数据分析挖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线监测、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科技创新数字化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数字化平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研发攻关与创新突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形成基于产业链知识图谱的创新链地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打造“政产学研用”结合新高地。(牵头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金融风险防控平台。建立金融监管数据库,充分对接共享各职能部门数据资源,建设风险监测处置系统,优化金融风险监测、流转、处置、跟踪、监督流程,打造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的精准智能工作闭环。(牵头单位:咸阳银保监分局)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对标国内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先进经验,建立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从前期策划、招商引资、审批备案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二、打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监管体系

强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提升监管合力,实现政府监管领域全覆盖、多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探索通过物联网、视联网等远程、移动、非接触式监管方式提升市场监管、税务、文化市场、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领域执法监管效率和预警防控能力,有效支撑“双随机、一公开”,减少市场主体政策经营活动干扰。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日常监管结果在综合执法工作中的运用,推进“综合查一次”,促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领域衔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物品、重点企业的数字化监测,准确及时预测潜在风险,提高监管及时性和灵敏度,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建立健全以产品编码管理为手段的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加强对平台经济的科学有效监管能力,为净化新型市场空间、培育公平有序的数字经济环境提供有效的治理工具。

                     专栏五   市场监管应用建设工程

 

综合监管执法系统。建设“秦政”移动执法模块,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进市场主体监管、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特种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事项移动执法,整合各部门现有移动监管终端,对接“秦政通”,建立横向覆盖行政执法领域,纵向贯通省市县的一体化移动执法体系。(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建设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健全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对接电子商务网站、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拓展网络监测、案件管理、电子取证等应用,实现“以网管网”和互联共治。(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基于GIS的食品监管“一张图”,完善检验检测、应急管理、食品溯源等功能,打造食品安全闭环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数据业务监察和统计分析能力,实现视频安全效能监察和辅助决策。(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建设药品安全监管平台,推动生产和储备数据动态更新,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库存、生产能力的动态监测和预警,保障日常和应急情况下的供应能力和用药的安全、有效、可及。(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整合全市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创新资源、保护和运用资源、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屠宰监管与溯源平台。建设高效、统一的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肉品信息监管体系及全市统一的屠宰监管工作平台,实现生猪、牛、羊屠宰行业和信息化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肉品生产安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信用化、网格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立部门间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主体名录、巡查监管、检验检测、执法处置等信息综合管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创新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健全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促进政务服务中心效能提升、组织变革,改革优化乡镇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职能。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深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区块链技术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拓展更多高频事项“掌上办”,提高“爱咸阳”系列平台接入应用数量。完善“好差评”体系,优化政务服务咨询建议投诉方式,提升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体验,增强公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归并整合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升级咸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在市县镇三级网络全覆盖基础上,推动社区(村)按需接入,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的受理延伸下沉至基层,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政务服务。到2025年,“爱咸阳”系列平台掌上办事项不少于300项。

(二)打造数字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融合线上线下业务,围绕高频便民服务和审批事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升企业开办、建筑许可办理、用电用水用气、不动产登记、信贷服务、纳税、企业注销、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管理等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收集、精准分类、精准推送、精准应用,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服务保障到位、问题解决到位。建立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定期分析评估各部门营商环境工作进展,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以数字化支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三)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智慧化,创新推广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实施数字人社、智慧医疗、智慧医保、智慧教育、数字民政、数字文化、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体育、智慧农机、云外事等数字化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充分发挥政府数字化转型对促进政府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特殊人群延伸,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专栏六   公共服务应用建设工程

 

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持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广“秦务员”服务品牌,深化网上便民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牵头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完善营商环境服务平台,优化企业诉求闭环处置流程,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提升企业、群众在线体验。(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引领,及时发布涉企政策,高效办理企业意见建议,打造党委政府常态化服务联系民营企业的沟通“连心桥”、政策“直通车”、效能“提速器”和服务“一点通”。(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智能匹配、企业贷款在线申请、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和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支持。(牵头单位:市金融办)

智慧医疗。提升医院信息化、智能化及患者服务水平,提高基层医生诊疗能力。拓展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医导诊、智能陪诊辅诊、智能外呼随访等功能,提升患者预约诊疗、检查结果互认、移动支付、信用就医等便捷就医服务。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深化医疗协同,实现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智慧医保。推广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进跨省、跨统筹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社保、医保信息共享,推进缴费方式改革。加快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医保电子凭证多码融合应用,改善和提高群众就医服务体验。(牵头单位:市医疗保障局)

智慧教育。建设基于5G网络的智慧校园,构建城乡一体化教研训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间、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成全市基础教育数字资源的“大体系”,整体提升数字公共教育资源与服务质量,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提升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数字人社。完善社保卡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实现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缴费、待遇领取和就医结算等功能在人社业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广标准化社保卡服务窗口,将社保卡经办事项下延至乡镇(街道)。(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数字民政。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救助寻亲、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和社区治理等民政服务系统。(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智慧社区。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全市统一的网格,为居民提供信息采集、民意收集、纠纷化解和业务代办等服务,推进社区事件上报、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数字文化。重点推进咸阳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和公共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和数字农家书屋等重大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智慧旅游。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市、县、景区三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中心,推进与省级平台对接。鼓励乾陵、袁家村和马栏革命旧址等高A级景区建设智慧景区。(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

智慧交通。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云平台、综合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提升城市交通融合感知、精准研判、有效管控和客观评估能力,联网售票系统、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系统和智慧停车平台,增强城市交通综合服务能力,赋能城市交通智慧管理和服务。(牵头单位: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

退役军人服务平台。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平台,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优抚优待、困难帮扶等服务数字化,实现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牵头单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智慧体育。整合全市体育资源,打造集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训练、体育产业为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建设1-2个智慧型体育场馆。(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智慧农机。整合农机监理、管理、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系统,建设以农机综合服务和农机综合监管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县、镇、村级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农机业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牵头单位:市农机管理中心)

云外事。整合全市外事系统,建设“云外事”网络平台,加快后疫情时代线上对外交流,提升我市对外交流水平。(牵头单位:市外事办)

 

四、打造精细智能的社会治理体系

(一)打造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咸阳。建设数字司法,打通司法、公安各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轻快”“便捷”办案。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全面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设警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物品、重点车辆的精准化预警和智能管控。加快推进公安一体化指挥体系建设,实现指挥调度可视可控、指挥决策高效智能。完善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预测预警预防,推进社会治安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到2023年,“雪亮工程”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二)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进“多网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广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经验,整合综治、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部门网格,推进“多网合一”。统筹接入政法、综治、公安、城管、消防、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数据,搭建全市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构建一张社会治理“地图”,推进基层治理信息数据一网统揽,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网格化、精细化、人本化。

(三)加强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

建设城建智慧平台,提升住房、市政、交通等领域信息化管理服务能力。在现有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整合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完善数字城管平台,拓展生活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地下污水管网监测、智慧园林建设等应用,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推进与省级、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打造“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模式。

(四)推进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

建立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形成空天一体化基础感知网络。整合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数据,深化防灾减灾、疫情防控、煤矿安全生产、人民防空和消防安全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建设咸阳市应急指挥中心,推进应急管理领域业务联防联动,提高风险评估、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应急救援、物资调度和社会动员能力。推动市级平台向上与省级平台衔接,向下贯通各县市区应急平台,形成一体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

                    专栏七   社会治理应用建设工程

 

数字公安。建设警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推进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行业、重点物品、重点车辆的精准化预警和智能管控。完善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各级机关和一线处置民警在“一张图”上联动作业。完善新一代移动警务,实现指挥调度、现场执法、治安防控等移动应用。(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雪亮工程充分利用已有视频资源,统筹规划全市政务视频网,优化前端点位布局和智能感知体系,持续推进视频专网和各单位及所辖单位视频、公共视频互联互通,通过联网整合统一汇聚形成视频共享平台,实现各类监控点视频资源互通共享。建立视频图像应急融合指挥系统,加强视频监控资源在维稳、反恐、打击犯罪、扫黑除恶、矛盾纠纷化解等领域的综合应用。(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数字司法。打通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轻快”“便捷”办案。推进刑罚执行及戒毒、综合行政执法等数字化应用。(牵头单位:市司法局)

综合治理平台。按照全省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全科网格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市、县两级基层平台,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分析研判等深度应用,实现网上网下事件闭环式管理、自动化流转、联动式协同、可视化指挥、智慧化分析。(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数字城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城市管理相关基础数据、日常运行数据,以及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公安交警、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行业数据,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升级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市政监管系统和智慧执法办案、公众服务系统,拓展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渠道。(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数字应急。建设咸阳市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于一体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数据融合共享,推动省市县三级平台衔接贯通,形成一体化全覆盖的数字应急管理体系。(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数字人防。建立数字人防平台,推进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与工程项目审批平台对接,实现人防行政审批、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提升人民防空防护综合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煤矿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市级煤矿安全监控信息云平台和煤矿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推进大型煤矿智能化采掘和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凝练可复制的建设经验,逐步向有条件煤矿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市煤炭工业局)

智慧消防。建设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消防物联网系统、智能接处警系统、实战化指挥平台,大力推进数字消防建设,构建基于“全灾种”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升防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

公共卫生防控平台。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传染病可视化决策分析等子系统,实现症候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素监测。健全数字化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五、建立动态实时的生态监测体系

(一)打造生态环境动态监管能力

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实现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固废、噪音等环境要素与污染源的实时感知和监控。建立环保、林业、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推进全市环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污染物监测、资源调度和能耗管理等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及时感知、全面互联、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体系。

(二)推进自然资源“一张图”监管

依托时空大数据平台,统筹整合土地、地质、矿产、林业、水利、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深化自然资源“一张图”。完善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全面增强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与态势感知能力、综合监管与科学决策能力、政务“一网通办”与开放共享能力。加快建设智慧林业,优化森林资源动态感知数字化监测机制,推进森林保护、培育、发展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多业务协同,实现现代林业精准管理与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水利,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监管、水政务协同与水利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专栏八   生态保护应用建设工程

 

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平台。整合和打通各县市区、各部门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管理系统,构建生态环境主题库和综合协同管理工作平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各相关部门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有力支撑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大气环境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系统,高质量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强化追根溯源、污染推演、变化复盘、预警预测等能力。(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完善自然资源“一张图”,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管决策和“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资产管理与确权登记等业务提供智能审批、智能监管、智能决策服务。(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数字水利。建设水资源指挥调度系统,对重点水库、河道、危险区进行一体化指挥调度,建设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系统,开展重点中型灌区智慧化改造,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视频会商系统、河长制信息平台,推进水利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管理。(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数字林业。加强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森林经营、国土绿化等数据“落地上图”,实现森林资源增减变化实时动态更新。建设森林防火智能检测预警系统,提高森林火灾预警预报能力。(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六、构建高效联动的政府运行体系

建设全市统一的“秦政”平台,全面推进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移动办公,实现办文办会办事、督查督办、在线培训、财政预算、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绩效管理、档案管理等数字化应用,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精简高效。拓展基于电子政务视联网的统一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提升政府工作执行力和协同化水平。推进各级政府部门谋划、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工程建设,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协同管理和服务,形成纵横协同的数字化工作体系,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部门跨层级事项联动协同办理。到2023年,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全面建成,掌上办公比例达到50%。到2025年,掌上办公比例达到80%。

                       专栏九   政府运行应用建设工程

 

秦政建设“秦政”市县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和移动端,整合协同办公、在线会议、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重点工作落实、目标考核、机关事务等功能,接入省级“秦政通”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办公协同和信息共享。各部门结合业务需要,按照总体架构设计自主开发个性化应用模块,推动更多的非涉密办公业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中跨部门跨层级事项联动协同办理。(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库,为政府网站提供站点管理、内容发布、统一身份认证、站内搜索、投诉举报、评价监督等服务。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府门户网站和集约化平台衔接。(牵头单位:市大数据管理局)

数字财政。对接省级财政系统,推动财政决策、收支预测、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业务功能覆盖,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和动态监控。(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数字审计。深化“金审工程”,加强审计数据的归集、规范、利用和管理,部署审计大数据中心、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审计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推进财政、农业、资源环境、投资、企业、社保、经济责任、金融等领域数据的综合对比和关联分析。(牵头单位:市审计局)

数字档案。建设咸阳市数字档案馆,加强档案资源库建设,推行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归档,提升档案著录、编研、管理等场景的录入效率。建设数字档案查询服务中心和统一的数字档案服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利用,实现数字档案服务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档案馆)

互联网+督查建立市县两级“互联网+督查”系统,实现问题线索征集、政务督查、绩效考评、数据监测等业务应用一体化运作。发展掌上督查,提高督查效率。(牵头单位:市职转办)

 

第六章 加强统筹共享,完善运行保障体系一、统一标准规范体系

贯彻落实中省和行业相关标准,协调推动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标准制定、修订完善、贯彻实施等工作。借鉴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管理、服务和安全等领域急需的标准规范。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一体化政务云、电子政务网络等标准,数据资源标准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数据资源语义标准、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交换共享、数据开放等标准,业务管理标准包括业务库、业务流程和规则、数据产生规则、业务事项目录等标准,服务标准包括公共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接口等标准,管理标准包括软件开发管理、项目管理、运维管理等标准,安全标准包括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等标准。

建立咸阳数字政府标准规范工作机制,实现标准制定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定期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监督和实施效果评估,推动标准规范贯彻落实。广泛吸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优秀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发挥行业专家学术和技术支撑作用,建立适应咸阳数字政府建设发展需要的标准规范体系。

二、深化安全防护体系

(一)建立网络安全防护机制

遵循“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建立网络安全联动管理体系,以及与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边界明确、权责清晰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各环节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涉及建设及运营人员的安全保密管理,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各部门安全保密相关规章制度。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保障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交换、销毁等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强化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制定落实数据安全法律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强数据安全业务培训、技术防范和应急演练。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专项督查,组织有资质的机构对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单位进行安全策略、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安全审计。

(二)强化安全防护技术能力

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及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加强云、网、平台、数据、系统等数字政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高系统访问、技术应用、运维服务、数据流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能力。推动建立政务云平台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密码应用体系,推动国产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应用。

三、健全运行保障体系

组建数字政府运营公司,负责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技术支持、系统培训、系统运维、数字统计等日常工作,提供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数据融合、容灾备份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和7*24小时服务响应,保障系统稳定运行,打造运行维护中心。建设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集中运维、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运维标准体系,制定包括运维管理制度、流程、组织、支撑系统及服务的运维标准规范。建立运营绩效管理机制,全面及时把握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情况,推动效能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大数据管理局,承担数字政府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推进、建设管理、业务指导和标准规范制定等职责。市大数据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项目立项审批、预算审核和资金绩效考评等工作。各县市区成立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明确管理部门,在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统筹推进本地区数字政府建设。

二、健全制度规范

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运营管理、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等工作的相关制度。制定《咸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政务信息化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建设、验收、绩效评价、监督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制定数据领域制度规范,对数据使用、数据开放、数据运营、数据授权、第三方开发利用等进行统一规范,严格界定服务范围与职责权限,建立数据保护相关政策制度,保障公民数据隐私安全。

三、加大资金支持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由市财政局负责整合市级政务信息化专项资金,将财政投资项目中涉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统筹使用。制定《咸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政务信息化项目的预算和采购管理规程,推进项目经费与绩效评价挂钩,提升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吸纳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促进政策引导与资本支持有机结合,优先支持数字政府建设重点项目。

四、壮大人才队伍

落实“兴咸人才计划”,完善数字政府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开展管理和技术培训,提升公务员数字化素养。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数字政府领域急需的技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的合作交流,采取专家咨询、委托研究、合作共建等方式,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高水平专家人才支撑。

五、强化考核评估

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内生动力。由市大数据管理局、市财政局和市审计局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加强统计监测、协调调度、绩效评估和考核监督。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健全数字政府建设考核评估体系。


附表“十四五”咸阳市数字政府建设任务清单

序号

 

重点工程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项目状态

 

牵头单位

 

1 

 

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电子政务外网

 

整合国网和省网两张网,增强电子政务外网带宽资源,优化电子政务网络组网架构和覆盖面,推进政务外网IPv6改造。

 

2021-2023年

 

改造

 

市大数据管理局

 

2 

 

业务专网

 

推动业务专网清理整合,分阶段推动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或融合互联。到2023年,市级部门专网整合融入政务外网的数量占比达到90%。

 

2021-2025年

 

整合

 

市大数据管理局

 

3 

 

政务云平台

 

扩容云计算中心存储和算力资源,升级改造政务云管理平台,提升跨地域服务器、网络、存储资源的调度能力。

 

2021-2023

 

改造

 

市大数据管理局

 

4 

 

灾备中心

 

开展应用级灾备建设试点,建设远程异地数据灾备中心,提升业务系统和数据的可靠性。

 

2023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5 

 

数据资源体系优化工程

 

数据资源库

 

更新完善基础数据库,拓展主题资源库,加强专题数据库建设,建立城市物联感知库。

 

2021-2025

 

完善

 

市大数据管理局

 

6 

 

政务数据平台

 

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安全管理。

 

2021-2024

 

完善

 

市大数据管理局

 

7 

 

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数字咸阳城市大脑

 

升级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完善城市运行监测系统,整合城市各领域运行数据,形成城市运行体征全景图,增强城市运行态势综合监测能力。建设秦政指数决策指挥系统,为政策制定、经济运行、疫情防控、公共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撑。

 

2021-2023

 

完善

 

市大数据管理局

 

8 

 

大数据服务平台

 

深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大数据服务平台,对接各部门分散建设的热线平台,推动与省级政务咨询投诉平台连接。

 

2021-2022

 

完善

 

市大数据管理局

 

9 

 

信用咸阳建设工程

 

加快市级信用平台建设,推进信用监管信息公开公示,促进市级信用平台、网站及各行业(领域)业务系统的建设与互联互通,形成信用信息一张网

 

2021-2023

 

完善

 

市大数据管理局

 

10 

 

物联网管控平台

 

编制统一的物联设施标识和编码规范,梳理全市物联终端台账,建立城市物联网管控平台,推进各部门物联管控设施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监控、故障预警、智能控制。

 

2022-2025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11 

 

区块链服务平台

 

建设区块链服务平台,构建可信区块链价值网络,形成安全可信的验证机制和数据流通环境,提供数字身份认证、电子存证、安全追溯等服务,支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应用。

 

2022-2023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12 

 

人工智能赋能平台

 

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平台,为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分析等通用功能。

 

2022-2025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13 

 

时空大数据平台

 

建立统一的时空基准,集成整合多尺度、多类型、多时像时空数据,形成完备的时空大数据资源底座,建设时空信息服务系统,提升时空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平台推广应用。

 

2022-2025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14 

 

经济调节应用建设工程

 

经济运行监测平台

 

建立经济运行监测平台,推进经济运行数据输入、监测分析、政策仿真、辅助决策应用。

 

2021-2022

 

新建

 

市发改委

 

15 

 

数字化工业服务平台

 

建立数字工业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企业政策宣传,打通政府与企业诉求、需求、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流通、销售中的困难问题。(牵头单位: 市工信局)

 

2021-2025

 

新建

 

市工信局

 

16 

 

数字规划

 

集成各地各部门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工具和应用场景,基于自然资源一张图,建立智慧选址、城乡建设用地交易等应用。

 

2021-2023

 

新建

 

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

 

17 

 

数字统计

 

建立名录库、业务共享库,完善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推动各类统计监测评价体系分析应用。

 

2021-2025

 

新建

 

市统计局

 

18 

 

智慧税务

 

推进法人税费、自然人税费、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信息智能归集,实现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2021-2025

 

新建

 

国家税务总局咸阳市税务局

 

19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交易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利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成横向与服务系统、监管系统,纵向与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实时推送,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2021-2023

 

完善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

 

建立数字乡村大数据采集分析体系,开展乡村治理领域大数据分析挖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线监测、动态管理。

 

2021-2023

 

新建

 

市乡村振兴局

 

21 

 

科技创新数字化平台

 

建设科技创新数字化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形成基于产业链知识图谱的创新链地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

 

2021-2025

 

新建

 

市科学技术局

 

22 

 

金融风险防控平台

 

建立金融监管数据库,优化金融风险监测、流转、处置、跟踪、监督流程,打造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协同处置的精准智能工作闭环。

 

2022-2023

 

新建

 

咸阳银保监分局

 

2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平台

 

建立投资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从前期策划、招商引资、审批备案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023-2025

 

新建

 

市发改委

 

24 

 

市场监管应用建设工程

 

综合监管执法系统

 

建设秦政移动执法模块,整合各部门现有移动监管终端,对接秦政通,建立横向覆盖行政执法领域,纵向贯通省市县的一体化移动执法体系。

 

2022-2025

 

新建

 

市市场监管局

 

25 

 

网络交易监管系统

 

建设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健全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拓展网络监测、案件管理、电子取证等应用,实现以网管网和互联共治。

 

2023-2024

 

新建

 

市市场监管局

 

26 

 

食品安全监管系统

 

建设基于GIS的食品监管“一张图”,完善检验检测、应急管理、食品溯源等功能,打造食品安全闭环管理体系。

 

2022-2023

 

新建

 

市市场监管局

 

27 

 

药品安全监管系统

 

推动生产和储备数据动态更新,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疫苗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库存、生产能力的动态监测和预警。

 

2022-2023

 

新建

 

市市场监管局

 

28 

 

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整合全市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创新资源、保护和运用资源、公共服务资源,推动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的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

 

2023-2024

 

新建

 

市市场监管局

 

29 

 
 

屠宰监管与溯源平台

 

建设高效、统一的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肉品信息监管体系及全市统一的屠宰监管工作平台,实现生猪、牛、羊屠宰行业和信息化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肉品生产安全。

 

2022-2025

 

新建

 

市农业农村局

 

30 

 
 

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

 

建设信用化、网格化、智能化、协同化的咸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立部门间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主体名录、巡査监管、检验检测、执法处置等信息综合管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022-2025

 

新建

 

市农业农村局

 

31 

 

公共服务应用建设工程

 

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持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广秦务员服务品牌,深化网上便民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2021-2025

 

完善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32 

 

营商环境服务平台

 

完善营商环境服务平台,优化企业诉求闭环处置流程,推动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提升企业群众在线体验。

 

2021-2022

 

完善

 

市发改委

 

33 

 

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

 

建设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思想引领,及时发布涉企政策,高效办理企业意见建议,打造党委政府常态化服务联系民营企业的沟通连心桥政策直通车、效能提速器和服务一点通

 

2022-2023

 

新建

 

市委统战部

 

34 

 

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智能匹配、企业贷款在线申请、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和信贷业务办理流程支持。

 

2022-2023

 

新建

 

市发改委

 

35 

 

智慧医疗

 

拓展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实现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医导诊、智能陪诊辅诊、智能外呼随访等功能,建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提高基层医生诊疗能力。

 

2021-2025

 

完善

 

市卫健委

 

36 

 

智慧医保

 

推广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推进跨省、跨统筹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加快医保电子凭证应用。

 

2021-2025

 

推广

 

市医疗保障局

 

37 

 

智慧教育

 

建设基于5G网络的智慧校园,构建城乡一体化教研训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间、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

 

2021-2025

 

新建

 

市教育局

 

38 

 

数字人社

 

完善社保卡服务平台功能,推广电子社保卡,建设标准化社保卡服务窗口,逐步实现相关功能在人社业务领域的深度应用。

 

2021-2024

 

完善

 

市人社局

 

39 

 

数字民政

 

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救助寻亲、婚姻登记服务、殡葬服务、社区治理等民政服务系统。

 

2022-2023

 

完善

 

市民政局

 

40 

 

智慧社区

 

建设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全市统一的网格,为居民提供信息采集、民意收集、纠纷化解、业务代办等服务,推进社区事件上报、处置、跟踪、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2021-2025

 

新建

 

市民政局

 

41 

 

数字文化

 

重点推进咸阳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和公共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美术馆、数字农家书屋等重大项目建设。

 

2021-2025

 

新建

 

市文化和旅游局

 

42 

 

智慧旅游

 

完善全域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成市、县、景区三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中心,推进与省级平台对接。鼓励乾陵、袁家村和马栏革命旧址等高A级景区建设智慧景区。

 

2021-2025

 

完善

 

市文化和旅游局

 

43 

 

智慧交通

 

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云平台、综合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联网售票系统、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系统和智慧停车平台,提升城市交通融合感知、精准研判、有效管控、客观评估和综合服务能力。

 

2022-2023

 

新建

 

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

 

44 

 

退役军人服务平台

 

完善退役军人服务平台,推进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优抚优待、困难帮扶等服务数字化,实现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

 

2021-2022

 

完善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45 

 

智慧体育

 

合全市体育资源,打造集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训练、体育产业为一体的体育公共服务系统,建设1-2个智慧型体育场馆。

 

2021-2025

 

新建

 

市体育局

 

46 

 
 

智慧农机

 

整合农机监理、管理、推广和农机化服务等系统,建设以农机综合服务和农机综合监管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县、镇、村级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农机业务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021-2025

 

新建

 

市农机管理中心

 

47 

 

云外事

 

整合全市外事系统,以加强云外事网络建设平台,加快后疫情时代线上对外交流,提升我市对外交流水平。

 

2021-2025

 

新建

 

市外事办

 

48 

 

社会治理应用建设工程

 

数字公安

 

建设警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一体化指挥平台和新一代移动警务,实现指挥调度、现场执法、治安防控等移动应用。

 

2022-2024

 

完善

 

市公安局

 

49 

 

雪亮工程

 

建设政务视频网,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建立视频图像应急融合指挥系统,推进视频监控资源在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2021-2025

 

完善

 

市委政法委

 

50 

 

数字司法

 

打通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轻快”“便捷办案。推进刑罚执行及戒毒、综合行政执法等数字化应用。

 

2021-2023

 

完善

 

市司法局

 

51 

 

综合治理平台

 

建立全科网格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市、县两级基层平台,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分析研判等深度应用,实现事件闭环式管理、联动式协同、智慧化分析。

 

2021-2025

 

完善

 

市委政法委

 

52 

 

数字城管

 

集成城市管理相关基础数据、日常运行数据和相关行业数据,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升级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市政监管系统和智慧执法办案、公众服务系统,拓展市民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渠道

 

2021-2023

 

完善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53 

 

数字应急

 

建设咸阳市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整合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感知网络数据,推动省市县三级平台衔接贯通,形成一体化全覆盖的数字应急管理体系。

 

2022-2024

 

完善

 

市应急管理局

 

54 

 

数字人防

 

建立数字人防平台,提升人民防空防护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建设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平台,实现人防行政审批、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数据的互联互通。

 

2021-2022

 

新建

 

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55 

 

煤矿安全监测平台

 

建设市级煤矿安全监控信息云平台和煤矿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逐步向有条件煤矿推广应用。

 

2021-2025

 

新建

 

市煤炭工业局

 

56 

 

智慧消防

 

建设火灾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消防物联网系统、智能接处警系统、实战化指挥平台,大力推进数字消防建设,构建基于全灾种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升防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

 

2021-2025

 

新建

 

市消防救援支队

 

57 

 

公共卫生防控平台

 

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构建传染病监测预警、传染病可视化决策分析等子系统,实现症候群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素监测。

 

2021-2022

 

新建

 

市卫健委

 

58 

 

生态保护应用建设工程

 

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平台

 

整合各县市区、各部门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构建生态环境主题库和综合协同管理工作平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部门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2022-2023

 

完善

 

市生态环境局

 

59 

 

大气环境预测预报系统

 

建设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追根溯源、污染推演、变化复盘、预警预测等能力。

 

2022

 

新建

 

市生态环境局

 

60 

 

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

 

完善自然资源一张图,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开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管决策和“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修复、资产管理与确权登记等业务提供智能审批、智能监管、智能决策服务。

 

2022-2025

 

完善

 

市自然资源局

 

61 

 

数字水利

 

建设水资源指挥调度系统、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信息化系统、河长制信息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视频会商系统,开展重点中型灌区智慧化改造,推进水利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管理。

 

2022-2025

 

新建

 

市水利局

 

62 

 

数字林业

 

建设林业基础数据库,推进森林经营、国土绿化等数据落地上图。建设森林防火智能检测预警系统,提高森林火灾预警预报能力。

 

2022-2025

 

新建

 

市林业局

 

63 

 

政府运行应用建设工程

 

秦政

 

建设秦政市县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和移动端,接入省级秦政通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办公协同和信息共享。各部门结合业务需要,推动非涉密办公业务向移动端延伸。

 

2021-2025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64 

 

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建立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为政府网站提供站点管理、内容发布、统一身份认证、站内搜索、投诉举报、评价监督等服务。

 

2022-2023

 

新建

 

市大数据管理局

 

65 

 

数字财政

 

对接省级财政系统,推动财政决策、收支预测、资金分配、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业务功能覆盖,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和动态监控。

 

2022-2023

 

新建

 

市财政局

 

66 

 

数字审计

 

深化金审工程,部署审计大数据中心、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审计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推进审计领域相关数据的综合对比和关联分析。

 

2022-2024

 

新建

 

市审计局

 

67 

 

数字档案

 

建设咸阳市数字档案馆。加强档案资源库建设,落实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推行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归档。深化档案数字转型升级,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档案著录、编研、管理等场景的录入效率。创新档案信息化和社会服务模式,建设咸阳市数字档案查询服务中心和全市统一的数字档案服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利用,实现数字档案服务全覆盖,为社会各方提供优质、高效、科学、智慧的档案信息服务。

 

2022-2024

 

新建

 

市档案馆

 

68 

 

“互联网+督查”

 

建立市县两级“互联网+督查”系统,实现问题线索征集、政务督查、绩效考评、数据监测等业务应用一体化运作。发展掌上督查,提高督查效率。

 

2021-2022

 

新建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avatar

新程序已上线 管理员

刚刚发布了:1篇 新内容
查阅文章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发布评论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有 4 条评论)
222 2019-07-18 1# 回复
测试

QQ交谈

在线咨询:QQ交谈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电话联系

400-800-000

工作时间:每天9:00 - 18:00
若无特殊,节假日休息

我的微信